新民艺评丨有人知是荔枝来——读马伯庸小说《长安的荔枝》-下载凯发k8

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民艺评丨有人知是荔枝来——读马伯庸小说《长安的荔枝》

新民艺评丨有人知是荔枝来——读马伯庸小说《长安的荔枝》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民艺评 2024-07-20 13:52:36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文献  

马伯庸通过小说《长安的荔枝》,为读者描述了一场详尽神奇的荔枝转运之旅。抽空读一读这本书,可以吸取一些教训,获得一些力量,领悟一些道理。

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无人知是荔枝来”,不仅是千古名句,也隐藏着一个谜团——在保鲜技术极为有限的唐朝,荔枝是怎么从相距约五千里的岭南来到都城长安的?

擅写历史题材的“鬼才作家”马伯庸,精准地抓住了这个很多人的疑点和痛点,写了部小说《长安的荔枝》,为读者描述了一场详尽神奇的荔枝转运之旅。

故事的主角叫李善德,是个年过不惑的小官吏。他在京城奋斗了好些年后,买了一处房子,虽然是贷款的,但终究让一家人有了落脚之处,他为之骄傲。然而,第二天,李善德就被上司灌醉,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糊里糊涂接下了一个烫手的热山芋——“荔枝使”,工作职责是在杨贵妃的生日之前,运来新鲜荔枝为其贺寿。

荔枝,可不同于一般的水果,“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长路漫漫,险阻重重,这分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李善德酒醒之后,吓出一身冷汗,觉得自己算是完了,就找了两个挚友韩承、杜甫喝“诀别酒”,并托付他们在他死后照顾自己的妻儿。席间,富有浪漫情怀的诗人杜甫鼓励他,既然终有一死,不如拼力一试,看看绝处能不能逢生?

李善德真的去试了。他绞尽脑汁、费尽心力甚至差点搭上性命,终于在贵妃生日之前,把新鲜的荔枝运到了长安,让贵妃饱了口福。至于他是怎么纵横千里、克服艰难险阻,把这件事做成的,这里就不剧透了,这正是全书的看点之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去读一读。

成功地运送了荔枝之后,李善德并没有在京城长安升官发财,而是全家被发配到岭南,不仅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还不用与他鄙视的贪官污吏同流合污,这正合李善德的心意,也在日后让他避开了一场大祸。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屡试不爽。

为何《长安的荔枝》这本书一面世,就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窃以为原因有三——

首先,虽然是小说,但作者写得很有画面感,再加上情节紧凑、逻辑严谨,还顺带解答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荔枝到底是怎么来的,引人入胜,读来非常过瘾。其次,李善德虽是个虚拟的古人,但却和现实社会里的“打工人”极为相似。他们怀揣梦想、勤勤恳恳、营营役役地生活着、工作着,以为离梦想近了,殊不知厄运猝不及防地降临之后,梦醒了,心也碎了,就连逃都没有地方可逃……蝼蚁般的小人物,在命运巨大凌厉的阴影下,能怎么办呢?只能像李善德一样,硬着头皮往下走,不试一下,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呢?如果最终会倒下,也要像李善德那样——“就算倒下,我也要知道自己离终点究竟有多远。”小人物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但仍有抗争的勇气。

再次,虽是历史小说,但书中却有很多当今职场的为人处世之道,比如“交接工作一定要核对清楚细节,事后再找无济于事”“你可以做到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但不代表别人也可以”“一定要借助更强的力量为自己造势”……细读之下,颇有振聋发聩之效,让人顿生警惕之心。

所有在职场奋斗的打工人,都可以抽空读一读这本书。“长安的荔枝”是怎么来的,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李善德身上吸取一些教训,获得一些力量,领悟一些道理,趋吉避凶,踏踏实实走好人生之路,在千帆过尽之后,完成自己人生的自洽。(王文献)


编辑:陆玮鑫

看评论

推荐阅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