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70年|“文体之家”一门三杰 家国情怀一脉相承-下载凯发k8

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家国70年|“文体之家”一门三杰 家国情怀一脉相承

家国70年|“文体之家”一门三杰 家国情怀一脉相承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9-05-23 15:14:22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朱渊  

微信图片_20190523134430_副本.jpg

图说:蔡国强、张洵澎、蔡一磊一家 受访者供图

他是篮球国手,无数次顶着伤痛奋力一搏,只求“为国增光”;她是昆曲名家,鼎盛年华时却甘愿走下舞台站上讲台,只为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他是“芭蕾王子”,中国首个摘得国际芭蕾金奖的天之骄子,无论登上多璀璨的舞台,他都只有一个中国名字。

都说文体不分家,可真像这样横跨文体两界的“三星之家”并不多见。走进蔡国强、张洵澎、蔡一磊这“一门三杰”的家庭,会赫然发现,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

拼搏精神


1986年,未满17岁的蔡一磊在“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得了最高荣誉——“最高洛桑金奖”,是首位也是唯一一位获奖的中国选手。

年少成名并没有让蔡一磊的生活有所不同,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拿下“金奖”这件事和成名挂不上钩,他最在意的是“为国增光”,就像他从小看父亲做的那样。

从小跟着爸爸在江湾体工大队长大的蔡一磊,遗传了爸爸优秀的运动基因,篮球、网球、田径、投掷都很拿手,带球疾跑、运球急停也都很出色。可最终因为父亲“于心不忍”,没让儿子走体育路,最终在妈妈的“精心规划”下走进了“新文艺”芭蕾舞的殿堂。那时候或许也都没料到,看着在聚光灯下闪耀,跳舞的苦丝毫也不亚于打球或是唱戏。

蔡一磊和母亲张洵澎_副本.jpg

图说:张洵澎和蔡一磊母子 受访者供图

但幸好,蔡一磊的身体里传承的可是被称为“拼命三郎”的蔡国强的血脉。张洵澎的记忆里,儿子从未向父母说过一次“跳舞很苦”。他在英国皇家伯明翰芭蕾舞团时,有一回练舞太猛导致疲劳性骨折,当时腿已然肿了起来,恰逢蔡国强、张洵澎去看望儿子,蔡一磊穿了条阔腿裤遮掩,没事人一样陪他们谈笑风生。直到父母上了飞机,才联络医生尽快手术。事后得知的张洵澎后悔不迭,打电话“教训”儿子:“你怎么早不说,我们也好多留两日照顾你。”

为国增光


芭蕾舞演员骨折是了不得的事,但蔡一磊却说:“骨折,是再正常不过的经历了。以前在体工大队,体育健将谁不是一身伤?”

在蔡家,受伤最多的当属爸爸蔡国强。让蔡一磊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77年亚锦赛中国队对战伊拉克队,当时双方比分咬得很紧,最后时刻,蔡国强被对方一次严重犯规撞倒在地,断了锁骨,中国队获得了宝贵的罚球机会。然而,此时“神投手”蔡国强已痛晕在地,是“为国增光”这四个字,犹如一股神力注入早已混沌的意识,蔡国强奇迹般苏醒并翻身一跃而起,左手拿球,一个起跳,不偏不倚,球,正中篮筐,从而为中国队锁定胜局。

nem1_20171125_c0322239116_a841494.jpg

图说:蔡国强的家国情怀也被蔡一磊继承 资料图 受访人供图

“为国增光”这四个字,仿佛印刻在蔡家男人的骨髓和血液中,这份家国情怀也被蔡一磊继承下来。作为第一个拿下国际金牌的“芭蕾王子”,蔡一磊在国外的芭蕾之路也并非无风无浪,但心里存着为国增光的信念,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愿被人比下去。在他看来,他的舞蹈成就甚至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形象。

很硬气的是,无论是在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短暂的求学期,或是在英国皇家伯明翰芭蕾舞团跳舞的时期,亦或受邀到英国苏格兰国家芭蕾舞团,任何大大小小的比赛现场、国际交流场合,蔡一磊都只有一个中国名字。在蔡一磊看来,这个中国名字凝聚着父母和祖父母对他的爱,也是他作为中国人的记号。如今,仍有不少英国的同事唯一能精准发音的中文就是“一磊”。

教书育人


接到父亲突然离世的噩耗,蔡一磊并没有思虑过多,想到痛失爱侣的妈妈一个人在上海,蔡一磊果断放弃了在苏格兰国家芭蕾舞团的事业,要知道,当时他即将拿下副团长的职位。

download-20190523143010_副本.jpg

图说:张洵澎和蔡一磊 受访人供图

放弃台前的光华退居幕后,蔡一磊不遗憾:“我从小成长在一个充满爱的传统家庭,爸爸妈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家的重要性。我不能抛下妈妈独自在家。况且,也是时候回来为祖国做点事。”如今的蔡一磊是一名杰出的芭蕾舞老师,他的朋友圈里每日刷的都是学生们的点滴进步:“为祖国培养芭蕾人才,也是很有意义的事。”

在蔡家,热衷教书育人的,蔡一磊不是第一个。妈妈张洵澎,是和蔡正仁、岳美缇等同辈,被称为“大熊猫”的国宝级昆曲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这样出类拔萃,可大半辈子,张洵澎的主业还是在讲台。上海昆剧团成立时,张洵澎正是鼎盛年华,但她却没有回到团里,而是率先选择了去戏校当老师,她始终记得老师言慧珠的那句话:“最好的演员应该去戏校,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戏曲好苗子,才能青出于蓝胜于蓝。”

有趣的是,蔡家一门三杰,看似在篮球、昆曲、芭蕾等中西文化、体育等不同领域,但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心中一腔爱国热血和甘愿在最好的年华走向讲台的人生选择何其相似。或许,这就是中国人最讲究的“家风家德”的传承。(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老物件的故事


蔡国强的奖牌放在家中显眼位置_副本.jpg

图说:蔡国强的奖牌被放在显眼位置 受访者供图

这枚奖牌珍藏了47年。

在蔡家,奖杯、奖牌、奖状数不胜数,然而,有一块奖牌却异常珍贵,即便是在旧宅装修的忙碌过渡时段,还是会被拿出来放在显眼位置。

那是1972年,为纪念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20周年,全国举行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五项球类运动会,蔡国强凭借精湛技艺和拼搏精神,拿下的一块金牌。也是在此之后,蔡国强从上海队被调去了国家队。

运动会举行时,蔡一磊才3岁,对爸爸拿回的这枚金光闪闪的奖牌很是好奇,时常会用肥嘟嘟的小手拿着玩儿。张洵澎就会借机给儿子讲述奖牌的来之不易,它背后凝聚的是勇于拼搏、锲而不舍的体育精神。

经历了将近50年的风雨洗礼,这奖牌如今也被摩挲地有些陈旧。但在蔡一磊心里,它却始终闪着耀眼的金光未曾黯淡,那是激励他不断前行的光,每当遭遇挫折或困难,这光会驱散阴霾,提醒他跳舞的初心、照亮通往目标的路。(朱渊)

编辑:江妍

看评论

推荐阅读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