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第一 | 阿拉第一批地铁司机出自50个“北漂”男孩 “老司机”话说申城“地铁首驾”-下载凯发k8

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上海的第一 | 阿拉第一批地铁司机出自50个“北漂”男孩 “老司机”话说申城“地铁首驾”

上海的第一 | 阿拉第一批地铁司机出自50个“北漂”男孩 “老司机”话说申城“地铁首驾”飞入寻常百姓家

城生活 2019-04-01 16:31:00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曹刚  

图说:1号线南段(锦江乐园至徐家汇)通车前夕,参与正线调试的技术人员与总公司领导合影

沈世昉供图(下同)

一套桌椅、一排书架、一台电脑,这间办公室的陈设朴素而简约。最吸引眼球的,是书架上两个木制相框里的两张合影,分别摄于1993年和2016年。

办公室的主人名叫沈世昉,现任上海地铁第四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分管6、8、12号线等多条线路的行车及司机管理培训等工作。26年前,他是上海第一批地铁列车司机中的佼佼者。

binary_middle (1).jpeg

图说:首批4名地铁列车司机在1号线通车当天合影,左一为沈世昉 沈世昉供图(下同)

wx20190401-155715@2x.png

图说:新民晚报截图

全班几乎没人见过地铁

1988年,花季少年沈世昉读初三,和地铁结缘,始于那年夏天——上海一所职校首开地铁驾驶专业,招收50人。

他成绩不错,原本笃定考上普通高中,但怀揣对地铁的好奇和向往,不顾家人反对,将职校填为第一志愿,并如愿考中。入校后先学一年半文化课,沈世昉笑着回忆:“全班几乎没人见过地铁,更别说开过了。”彼时,内地仅京津有地铁,上海既无环境,也缺师资。

1990年1月19日,上海地铁1号线开工。次月,沈世昉随全班搬进北京地铁技术学校,开始“北漂”。50个上海男孩在首都扎实苦练基本功,沈世昉也终于头一回坐进地铁车厢,“有一种说不清的奇妙感觉”。随着上海地铁1号线工程的逐渐完善,首批司机的专业技能日臻娴熟。

在只招男生的“地铁定向班”里,50个小伙子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从黄浦江畔延续到长城脚下。“大家朝夕相处,无话不谈,特别是同寝室8个人,都爱踢球,到现在感情都很好。”沈世昉拿出书架里2016年聚会合影,对照电脑桌面1990年拍的合照,感慨万千。

屏幕上,8个青葱少年挤一张高低床,笑靥如花,英雄兰博的电影海报占c位;相框中,8个沉稳中年依然在笑,只是笑容里多了岁月沉淀,额头少了飘逸碎发。不变的,是同窗情,还有工作单位——8位老司机至今都活跃在上海地铁各个岗位。

binary_middle.jpeg

图说:年轻的沈世昉坐在地铁驾驶室里

德国专家给他们开小灶

职校毕业,沈世昉留在北京地铁1号线锻炼了一年。1992年秋,50个弱冠少年告别帝都,重返家乡。一个多月后,上海首辆直流电动地铁列车从德国运抵申城。

上海地铁通车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全新的列车型号与运营模式,对司机提出了全新要求,培训进入最后冲刺。表现突出的沈世昉和3名同学一起,入选首列地铁驾驶团队。一位德国专家专程来沪,天天给他们开小灶。

特训持续半年,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练,从电气控制到应急处理。“我们学得特别认真,想尽快掌握地铁司机的基本素养和驾驶精髓,为今后更多线路开通打好基础。”沈世昉一直记得德国老先生的名字,叫“马斯卡”,如今已年过八旬,彼此仍有联系。他还珍藏着1993年和德国老师的合影,并特意制成相框,摆在办公室的显眼位置,寄托对恩师的怀念。

1993年5月28日,1号线南段(徐家汇站至锦江乐园站)开通试运行,上海地铁迎来零的突破。这一天,沈世昉胸有成竹地坐进驾驶室,和3名搭档轮流操作,圆满完成任务,见证并参与了历史时刻。

1号线南段仅开通5站,只有一列车来回跑,单程约12分钟,吸引大批市民赶来尝鲜。“票务员手工卖票,驾驶操作也完全手动,由我们4个人轮班。”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他们还要负责传帮带,将刚从德国专家那儿学到的技能传授给其他同学。

  未来新线司机或将消失

1995年4月,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至锦江乐园站)开通时,地铁司机已增至80多人。如今,17条地铁线在申城纵横交错,总长705公里,车站有415座,司机近4000人。除了队伍日渐壮大,沈世昉印象更深的,是另两个变化。

第一,操作日益标准化。他参与制定多项作业标准和管理规范。“起初列车到站,都是先打开所有车门,再离开驾驶室;后来在实践中及时调整——必须先走到车外,看清站台在哪一侧,再开门,规避开错方向的风险。”他补充说,“手指呼唤”也是司机规定动作。每站开关门时,面向车尾,伸直手臂,注视手指方向,观察车门状态;列车出站时,也要重复“手指呼唤”,核实每一盏信号灯的颜色。“做动作时,还要自问自答,再次确认。”

第二,列车日益自动化。沈世昉举例说,最初开地铁,进站全靠手动定位。“驾驶室侧门要与站台的参照物对齐,前后误差不超过半米。”如今,车辆启动、加减速、进出站等已全自动,10号线、17号线和浦江线还实现了自动驾驶。不过,司机仍要熟练掌握手动技能,遇机器故障迅速应对。“每逢双休日,都改成手动操作,基本功不能丢。”

最大变化,在不久的将来。沈世昉透露,在建的14、15和18号线,都是无人值守的自动驾驶线路,未来新线或将不再需要传统的地铁司机。“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新型‘多职能队伍’,兼具乘务、驾驶、应急处理等技能的复合人才。”

地铁职校退场 司机学历更高

随着上海地铁网络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列车司机的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在逐步提升。1988年,上海的职校第一次有了“地铁驾驶”专业,此后还有几所职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但如今,这些地铁司机的摇篮,十多年前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上海已无“地铁职校”。

为了主动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加快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沪上一些高校纷纷开设与轨交相关的专业,涉及轨交工程技术、运营管理、车辆工程、信号与控制等专业方向。同济大学2000年成立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与上海地铁展开产学研合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较高层次的轨交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多拥有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年轻司机加入了地铁大家庭。近些年来,申通地铁集团继续放开选才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吸纳了许多文化水平和综合能力更全面的后备力量。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曹刚

编辑:任天宝

看评论

推荐阅读

"));
网站地图